-
“阿拉伯之春”十年,欧洲终被反噬
面对偷渡大军压境,默克尔和德国政客对大量非法移民给予庇护,是为了保住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民意支持率,为主流舆论马首是瞻。不到一年,社会舆论转而批评默克尔当初行事武断,考虑不周,于是政府又开始调转风向,党派、官员之间借难民危机处理不当相互攻讦。[全文]
-
拜登上台,欧洲会拿中国开刀给美国送礼吗?
仅从我所处的德国来看,各路政客企图拿台湾、南海、贸易、人权等问题当抓手,巩固跨大西洋同盟,其跃跃欲试之态,今年以来已是愈演愈烈。[全文]
-
78亿地球人,为什么有28亿依然处在“饥饿”状态?
全世界人口78亿,8.2亿在挨饿。还有20亿人处于隐性饥饿状态。冲突和动荡是导致饥荒的重要原因,比如今年发源于东非的沙漠蝗灾,当地战乱频仍,政府无心也无力处理蝗灾。国际社会对亚洲消除饥饿的进展感到乐观,但好看的数字背后主要靠的是中国一国的改善。[全文]
-
俄反对派中毒,德政界又矛盾又激动
如果说德国政界对乌克兰反对“北溪-2”尚能普遍理解的话,决策者对波兰因不能从该项目分一杯羹而掀桌搅局的做法,简直是嗤之以鼻。[全文]
-
和美国教师聊天: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管那个角落叫“非洲”
学生们一起到食堂吃午饭,99%的黑人孩子都聚在餐厅离门最远的一个角落里。老师和同学们嘴上不说,但心里都管那个角落叫“非洲”。平时,黑人和白人学生当然也会在一起玩,但他们不太可能成为特别亲密的朋友,因为没有共同语言,没有文化认同。[全文]
-
“我们曾经笑话中国的段子现在都发生在自己身上”
疫情急转直下,民众恐慌加剧,经济前景黯淡,一些德国人很是着急。在默克尔讲话呼吁民众主动配合抗疫的第二天,电视台播出几位医生录制的短视频。除重申减少外出外,痛陈利害,要求政府赶快封城,不要犹豫不决地寄希望于“愚蠢的人民”会主动作为。言下之意,政策不能强力执行就形同虚设。[全文]
-
到底该信政府、专家还是自己?德国人有点凌乱
德国专家反复向人们宣传,口罩只适用于病人佩戴,对于想要避免感染的健康人来说完全没必要。我身边的许多德国朋友嘴上说要相信专家、相信科学,但私下里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为亲友默默囤口罩。[全文]
-
我的伊朗朋友:难道是我们把国家建到了错误的地方?!
西方媒体擅长借题发挥,炒作伊朗和苏莱曼尼的扩张野心。其实伊朗方面反复强调,tt香港六合彩开奖时刻表:不会寻求在阿拉伯世界和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所谓的波斯或什叶派帝国。事实上,我们从来也没有这么做。[全文]
-
苏德合谋发动二战?怎么不提英法美绥靖纳粹?
在几乎完全相同的时间里,英国的张伯伦和法国达拉地政府也和德国进行着相似的秘密谈判,其目的同样是签订划分势力范围的互不侵犯条约。只不过希特勒当时看不上英法,根本不愿考虑后者提出的利益交换条件,进而将德国的势力范围圈定在某一地区。[全文]
-
借着“气候少女”东风,德国绿党的未来会顺风顺水吗
我在城铁上看到一个德国女孩,十岁出头,背着沉重行囊和若干标语,后来得知是刚从争取“气候正义”的静坐上撤回来。女孩表情冷漠却不呆滞,眼神充斥着对社会的失望和厌恶。周围人对她报以微笑,她却无动于衷。我想,完全可以做更有建设性的事,何必小小年纪就一副嫉恶如仇的模样?[全文]
-
我的叙利亚朋友曾是“白头盔”粉丝
我们从前的生活绝不是这样的!朋友、邻里、路人和睦相处,大家常常是交往了很久也不知道、更不去关心对方的教派、族群或者政治倾向是什么。我原本打算在德国毕业后回国工作,但政治的复杂令我望而却步,如今的叙利亚已容不得中立。[全文]
-
柏林墙倒下30年,该对反思进行反思了
我看到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反思极权体制和共产主义之恶,强调西方价值观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仿佛随着民主战胜专制,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不久前的10月9日,东德城市哈勒发生新纳粹主义者袭击犹太教堂的悲剧。可叹一些高举主流价值旗帜的评论者非但不去检讨问题形成的根源,却偏要生拉硬套……[全文]
-
民选总统死在庭审现场,埃及朋友的话应验了
穆尔西刚刚当选没几天,一位在部队工作的埃及朋友的父亲(也是退休军官)半开玩笑地和我说:“革命归革命,军队还是认老领导穆巴拉克。穆兄会迟早会被我们赶下台去。”我当时虽记住了他的话,却并没把它当回事。后来,埃及又变天了。[全文]
-
对伊朗制裁豁免,为何给了中国,没给欧盟?
单从中伊经贸关系来说,中国不是没有办法在美国单边制裁下继续保持双边能源贸易。但另一方面,对于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样拥有全球布局的能源企业而言,必须主动减少从伊朗的能源进口,以换取美国豁免。否则,企业和国家有可能付出过于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全文]
-
历史上不断“悲剧”的波兰,为何敢与俄再起摩擦?
和东欧地区大多数国家一样,波兰是国际舞台的弱者和配角,长期夹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波兰虽曾有过一段称霸东欧的辉煌,但随着日耳曼和俄罗斯人崛起,历史为我们呈现的更多是这个苦难民族在两强角逐中的挣扎情景。[全文]
-
别看特朗普出拳狠,却对伊朗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操作层面,无论美国是要捆住伊朗的手脚,还是想直接颠覆其政权,在实践上都有不少困难。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政策用到伊朗头上,不太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相反,未来一段时间内,美伊关系很可能呈现“封锁不成,改变不了,推翻无望”的僵持态势。[全文]